2015年以来,通江法院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院文化上下苦功夫,借全国第二大红军苏区历史品牌,把红军传统文化、乡土道德文化、农村法制文化、民风良俗文化等融汇在一起,着力建设以审判文化为中心、法官文化为重点、特色文化为支撑、法治文化为目标的独具通江法院特色的文化新模式。近日,通江县法院邀请县人大、县政协、县委政法委、县公安局、县司法局部分领导和3名县人大代表、3名县政协委员参观了通江法院打造的“和”文化与“法”文化两个特色法庭。
首先,与会者实地参观了杨柏、永安两个特色法庭现场,随后参加了通江法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。通江法院新闻发言人、党组成员、政治处主任郑义围绕依法治县工作、法庭文化打造的背景、通江法院工作发布“四个三”综合情况意见,与会代表、委员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。
郑义同志介绍说:法庭文化打造是对近年通江法院工作初步的系统性总结,旨在提档升位、形成品牌、发扬踔厉、更好工作。近年通江法院工作“四个三”,首先是“固三”,即巩固了过去较成功的三条措施。一是法官走社区活动;二是“50.80工程”;三是乡镇司法联动机制。其次是“拓三”,一是 “法律七进”有声势,选任优秀法官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;二是党建工作有特色,坚持以党建为统领、以支部为堡垒、以活动为载体、以文化为元素,凝聚了人心;三是“挂包帮联”有效果。今年来,通过深入农村、农户、田间地头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。通过“挂包帮”方式帮助三合乡数个帮扶村解决了数百万的项目资金,同时向帮扶村捐助资金10余万元。再次是“创三“,创建中心法庭,创建类型化审判法庭,完善三大平台建设。现在的群众打官司不在乎距离的远近,在乎官司的公正与效率,创三是抓质量、提效率、保公正的有力保证。最后是“保三”,给予人才保障措施。建立与西政的人才互动机制,选派优秀的法官到西政进行培训,中心法庭实行老中青结合,互帮互带。给予经费保障措施。增加对法庭的投入,增大对案件经费的保障,确保办案人员的积极性。严格纪律保障措施。建立干警业绩档案积分制,认真考核,按成绩评优进职,强化干警对平时工作的重视度。
通江法院打造特色文化法院的思路,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,该院新闻发言人表示对受邀人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,也将积极采纳,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,通江法院一定会成为具有川东北地域特色的优秀法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