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本院特色 > 特色法庭 > 内容详情

通江县人民法院铁佛法庭文化

文章来源:  添加时间:2017-08-15  人气指数:3276

德,有耻且格厚积也。倡正道,复兴情更拍。

德,勤朴古健彰特色。民为本,执政大原则。

德,止于至善斯其核。圆国梦,邦昌遍人杰。 ――郑义

1、德之字义。,会意字。表示目不斜视,双脚不偏离道路,直达目标。周人之含有正直、公开以及去行、去想四层意义。指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。

2、德之人伦。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,用于人伦,则指人的本性、品德。儒家认为,包括忠、孝、仁、义、温良、恭敬、谦让等。 
    3、德之本意。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。如功德、品德、德才兼备、德行等。从字的构型来分析,这里已包含有禁忌: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。 
    4、德之核心。西周文化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,是核心。德归纳为勤朴古健、果义敢为、居安思危、善始善终。

5、德之缘源。周人制作礼乐,隆礼重仪,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。敬天、保民、明德、慎罚是周人基本的精神信仰。

6、德与天联。周人认为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是和联系在一起的,个人、家族、国家有德,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,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族受命之国

7、德之范畴。《周易·系辞》说: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涵盖了诚信、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。

8、德之价值。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;孟子发展为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的民本原则;《礼记·大学》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。

9、德之外化。即为礼,在心为德,在行为礼。周人制礼作乐,周礼的诞生,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,为文明社会道德政治秩序和伦理生活方式。

10、德之内核。德是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,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。包括仁爱孝悌、精忠爱国、勤俭诚信、见利思义、谦和好礼等。

11、德与宗教。德和道相对应,组成道教教义的核心。《道德经》:上德、玄德、孔德、积德等,谓: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
12、德之积修。《修真九要》讲积德修行,认为就是恤老怜贫,惜孤悯寡,施药舍茶,修桥补路,扶危救困,轻财重义,广行方便,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

13、德之做人。男子八德是: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;女子八德是:孝、顺、和、睦、慈、良、贞、静。强调要按道而行,对照自己,找到本为。

 14、德善。老子: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。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是谓袭明。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
15、德信。孔子《论语·子路》:言必信,行必果。老子道德经》: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。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集·论学篇》进学不诚则学杂,处事不诚则事败,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,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。

16、德品。《周易》: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其德是涵盖了诚信、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。诸葛亮《戒子书》: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指恬静以修善自身,俭朴以淳养品德。

17、德行:道德和品行。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。《荀子非十二子》中说:不知则问,不能则学,虽能必让,然后为德。如儒家以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为修身五德,而兵家以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为将之五德。
    18、德治:古代儒家的政治思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,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。

19、德昭。道承载一切,德昭示道的一切,大道无言无形,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,是道的体现,是能看到的心行,是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