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 > 内容详情

通江法院在2023年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

文章来源:  添加时间:2023-02-15  人气指数:192

2月15日上午,巴中中院召开2023年全市法院工作会议。会上,通江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刘伯梅就通江法院文化建设作交流发言。

去年来,通江法院始终秉承“文化立院、文化兴院”发展理念,大力弘扬以忠诚为民、崇法尚德、公正廉洁、刚正不阿、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,把文化建设同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相结合,以丰硕的文化建设成果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全年审执结各类案件8108件,法官人均结案245件,先后获得全省法院宣传文化工作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10项集体荣誉称号,29名干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表扬。

一、坚持“三化引领”,政治文化“根植于心”

一是政治铸魂常态化。开展党的二十大、“两个确立”“忠诚铸魂、铁纪担当”等专题学习12次,党组书记专题授课5次,轮训干警216人次,组织干警到王坪烈士陵园、沙溪红色法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371人次,青工委组织青年干警开展“今天由你讲”“励志青春、共话成长”等活动6次,坚定不移做“两个确立”的忠诚拥护者和“两个维护”的示范引领者。二是党建引领品牌化。扎实开展“一支部一品牌”创建,执行局党支部依托长廊打造“26°C执行利剑”党建品牌,为干警提供沉浸式党性教育体验。组建党员突击队,到责任区域、帮扶村开展“绿化环境·美化人生”“大战红五月·帮扶到田间”等主题党日活动7次。与电力公司、移动公司建立“1+N”党建联盟,开展旁听庭审、见证执行等联合党建5次三是红色传承本土化。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线,将沙溪法庭打造成“家门口”的教育基地,建成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,借鉴川陕苏区石刻文化和传统丹青文化,将法庭院坝建成“红云崖”法治文化广场,开展“一月一主题”法庭开放日活动8次,吸引省内外30余家单位、3000余名干部群众参观见学,接受红色法治文化熏陶,成为热门“法治打卡地”,获省法院点赞。

二、拓展“三个维度”,担当文化“实干为民”

一是“家”文化由“心”发力。引导树立良好的婚姻家庭道德风尚,持续擦亮“易芳进”家事调解文化品牌,在各人民法庭实质运行“易芳进心理调解室”,联合妇联组建婚姻家庭服务队,开展婚姻家事法治情感讲座4期,妥善化解家事纠纷317起。在家事裁判文书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释法说理152次,司法的家事和美文化深入人心。二是“诚”文化重“源”治理 。聚焦人民群众在执行领域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率先探索人民法庭直接执行,成立4个法庭执行团队,紧密衔接判后答疑与执前督促,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493.87万元,督促履行到位1859万元“执行110”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。推动县委出台《网格员协助执行工作方案》,多渠道筹措网格员误工补贴经费9.8万元,网格员协助执行到位25.7万元,义务人自动履行的诚信文化成为新常态。三是“院”文化向“实”发展。突出“以院为家”,大力营造机关人文氛围,打造集阅览、休闲、运动等为一体的“干警之家”,添置各类图书3000余册、健身器材11套,开办干警子女寒假托管班1期。充分利用机关大楼采光井空地,建成集花草、鱼水、凉亭成一景的休闲露台2处。邀请干警家人参加“粽情端午·传承文化”“喜庆二十大·奋进新征程”主题文艺汇演等活动,举办“矢志不渝跟党走·凝心聚力健步行”运动会3次,干警归属感、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。

三、围绕“三点发力”,廉洁文化“润心育人”

一是监督促廉。坚持司法公开受监督的法院文化,开展“一对一”走访联络活动37次,主动邀请91名代表委员走进法院旁听庭审、见证执行,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人民法庭工作,在沙溪法庭挂牌成立“人大代表联络点”,以开放姿态助推公正司法、阳光司法。二是家风助廉。推动廉洁文化进家庭,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,邀请干警家人参加“感恩父母情”法庭开放日活动,发出《家庭助廉倡议书》200余份,一对一落实干警家访176人,各支部向家庭成员通报干警在院现实表现132人次,收集家庭成员对法院工作和干警教育监督建议15份,引导家庭成员当好“廉内助”“监督员”,共同营造廉洁家风。三是以案警廉。强化干警廉洁作风建设,深入开展执行队伍教育整顿和“以案促改”警示教育,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6次,对新任班子、员额法官、执行员廉政谈话28人次,举行新入额法官、执行员宣誓12人次。开展执行案件回访2900余件,强化回访成果运用,对干警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予以谈话提醒5人次,对廉政风险高的16名干警调整工作岗位,廉洁作风从外在要求逐渐转变为干警内心遵循。

下一步,通江法院将从党建品牌化,审执优质化,服务特色化,队伍廉洁化几个方面,围绕“实质化运行、优质化提升”工作思路,激发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魂”的凝聚、辐射作用,以文化培精神、优内在、提质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