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 > 内容详情

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:让基层治理之花在大山深处绽放

文章来源:  添加时间:2023-09-01  人气指数:42

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,也是全国唯一的红军为牺牲的战友建造的烈士墓碑。在烈士陵园不远处,矗立着一座庄重威严的建筑--沙溪人民法庭,鲜红的国徽在骄阳下闪烁着灼人的光彩,白墙黛瓦的川东北民居韵味尽显无遗,沙溪人民法庭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积极传承发扬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精神,建成全省首家集展陈、教育、审判“三位一体”的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,实现了立案“不打烊”、矛盾“线上调”、审理“云端见”、执行“不掉线”,让基层治理之花在大山深处绽放,成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法治“枫景”。

沙溪红色法庭全景.jpg

一、阵地前移,将服务触角由“内”向“外”延伸。把传承红色基因和大力弘扬“苏区精神”相结合,用心打造红色法庭,让干警有共鸣、群众受教育、百姓享便利。一是普法服务搬到“院坝里”,在法庭二楼建成“川陕省苏维埃革命法庭展馆”,再现革命时期法治实践的生动画面,吸引省内外4000余名党员干部参观见学,成为热门“法治打卡地”。建立“红云崖”法治文化广场,承继川陕苏区石刻标语等宣传手法,以干警手绘“黑板报”为创新载体,融入漫画故事、典型案例,依托每月15日“法庭开放日”活动,开展“话家事”“守护钱袋子”等院坝宣讲10次,将法治意识根植人心。二是驻村服务送到“家门口”,在辖区建制村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17个,定期到村开展法律咨询、指导调解、巡回审理等工作,将优质便捷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,2023年以来就地化解纠纷118起,开展法治宣讲14场次,解答法律咨询1681人次,为基层群众送上接地气、零距离、心贴心的司法服务。三是诉讼服务推到“指尖上”,设立四川省首个基层法庭“24小时自助法院”,AI导诉机轮流播放法庭干警录制的立案、保全、执行等10余部风险告知微视频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解纷途径;建立“云上法庭”,线上审理各类案件97件,辖区三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可通过微信“一键出庭”,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、无差别、同质化的全流程诉讼服务。

二、调解前置,将解纷阵地由“点”向“面”拓展。坚持“巡回办案、着重调解、服务群众”的苏区办案方式,主动融入辖区基层治理体系,积极探索就地解纷新路径。一是活用“网格员”解邻里冲突,吸纳辖区826名网格员为编外“调解员”,常态开展“助力平安建设”网格员培训19次,助力掌握“法言法语”和调解技巧。建立“法官+网格员”递进解纷机制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7起,依托“云视讯”网络终端建成解纷联动中心,通过“一屏一线”把法庭“搬”到群众家门口,线上指导调解矛盾纠纷300余次。二是巧用“中间人”化类案纠纷,注重发挥红色文化成风化人、凝聚人心的作用,在革命法庭展馆建立民商事案件调解区,把调解工作转移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,利用辖区20%红军后代组建红色调解队伍,通过教育感化实质化解矛盾纠纷167起。探索“人大代表+调解员”工作机制,在法庭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点,邀请15名人大代表驻站履职,联合调解矛盾纠纷68起。三是善用“心理师”调家事矛盾,针对婚姻家事纠纷体量大,组建“易芳进心理调解室”团队,创新建立“心理+法理”的婚姻家事矛盾化解模式,常态化开展婚姻家事纠纷诉前调解,实质化解婚姻家事纠纷70%以上。引入基层妇联力量,组建婚姻家事服务队,将基层妇联队伍吸纳为家事调查员,协助法官上门调解和查明案件事实121次,助力70%以上婚姻家事纠纷化解。

三、力量前倾,推动审执衔接由“实”向“优”转变。始终坚持“为了群众、依靠群众”的群众路线,积极探索执行工作新模式,努力让“法律白条”变成“真金白银”。一是执行督促前置化,探索人民法庭直接参与执行,在立案阶段发送《财产保全告知书》289份。在案件判决或调解后,紧密衔接判后答疑与执前督促,发送《拒不履行法定义务风险告知书》、《督促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告知书》218份,成功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131件,主动履行案款381.67万元,进入执行程序案件同比减少30%。二是执行联动警务化,设置“执行110联动中心”,与全国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系统“四级联网”,实施“24小时”警务快速核查处置模式,在全省率先推行“法庭+派出所”联合执行,在派出所挂牌“执行110”警务协作站,共协助出动警力113人次,全天候执行兑现271.6万元,“执行110”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、新华社等转发推广,自贡、鄂尔多斯等多家法院来通交流。三是执行回访实质化,对相邻关系纠纷、追索抚养费、赡养费以及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需要长期持续履行的案件,在结案后定期开展回访161次,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217.6万元。构建“网格化+执行”工作体系,利用网格员定期对辖区执行终结、终本案件开展回访,逐案了解案件执行情况,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到“一案一记录、一问一整改”,首次执行案件信访率为零。